法務實務

企業合規風險防控模型的應用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業務的日益複雜,企業合規風險防控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合規風險防控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遵守法律法規、行業規範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防範和控制合規風險的過程。合規風險防控模型是企業進行合規風險防控的重要工具,它能夠幫助企業全面、系統地識別、評估和控制合規風險。

新興領域版權保護及合規管理建議

2022年7月1日,《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其中針對版權保護,規定版權、文化和旅遊部門應當加強對著作權侵權違法行為的監管,制定適應網絡環境和數字經濟形態的著作權保護措施。2021年底,國家版權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等有關規劃制定了《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對新業態、新領域版權

淺析保護傘條款在ICSID中裁決不一致的現象

雙邊投資條約(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是20世紀80年代流行起來的,為了吸引外國投資者,資本輸入國與資本輸出國簽訂的保護外國私人投資者的條約。BIT給投資者更廣泛的權利,也為與貿易相關的爭議解決提供了更多方式。根據BIT,投資者可以將投資爭議提交ICSID仲裁解決,從而規避可能產生的在東道國本地司法系統下,對投資者不利的判決。ICSID(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憑借相對其他仲裁機

以iPhone 15的產品更新為例,淺析歐盟數字法律對電子產品的影響

從iPhone 15的產品更新要點,我們可以看到歐盟數字法律對電子產品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觑。實際上在歐盟積極主導數字主權的趨勢下,即使產品不涉及歐盟市場,電子科技企業也亟需關注歐盟數字法律對我們產品設計、生產、運營各個環節,基礎架構、數據處理和應用程序各個層面產生的影響。下篇文章,我們將從歐盟現有的宏觀數字法律體系,分析目前合規監管的重點,以及對企業的潛在影響。

企業合並中的合規風險清單

《公司法》規定的企業合並主要包括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吸收合並是指一家企業吸收其他企業,被吸收的企業解散;新設合並是指兩個以上企業合並設立一家新的企業,合並各方解散。實踐中,除了理論上的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以外,還有一種“協議合並”,即任何一方主體均不消滅,進行經營或業務上的合並。企業合並是常見的商業決策,主要目的在於實現強強聯合。鑒於兩家或者多家企業各自為獨立主體,在合並過程中總會經曆磨合期

從發布到實施:合規手冊落地執行的操作指引

何為合規手冊?如何正確理解合規手冊的定位?這是一個“看起來簡單、說清楚不易”的話題。應該認識到,合規手冊不是企業合規制度的匯編,亦難以起到針對個別重點領域制訂的合規指南/指引所具備的“說明書”作用,企業無法亦不應依賴合規手冊對具體業務開展合規管理。用一句話來說,合規手冊是企業合規文化、理念及價值觀高度凝練的產物,是企業合規形象的外在展示平臺,是企業合規管理中所必須遵循的“基本法”。作為企業合

淺談對專利申請量的思考

如果從專利申請量上看,中國申請人確實已經申請了龐大數量的專利,但是從產業競爭的角度上看,對於知識產權密集型行業以及中小企業,專利申請量、價值以及全球分布是否足夠支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似乎值得商榷。筆者認為,我們需要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申請有價值的專利,如何考慮專利申請的分布,以達到產業競爭的要求。此外,顯然中國申請人更多的還是只申請了中國專利,而考慮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過去作為承接產業轉移者角色的中國企業享受了使用知識產權的紅利,但也往往為使用知識產權付出了很多對價,如果中國不會是產業轉移的最後一站,我們是否能夠

律師評價這事兒,最終還是由國家來辦了

昨天,司法部發布公告稱,將開展全國律師誠信信息公示平臺對外公開測試運行。律師評價這事兒,終於有個說法了。當一件事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它就應該變成公共服務。司法部推出的「全國律師誠信信息公示平臺」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推出的「國家法律法規數據」也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

個人信息保護與企業用工合規問題研究

信息技術發展,大數據時代到來,個人信息保護已經刻不容緩。隨著《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生效,我國在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方面有了體系性的法律規定。企業在日常管理和經營活動中必然要涉及到處理員工個人信息的情況。大數據時代,企業需要收集、處理的信息,除了傳統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外,如今還包括有關員工的婚育、銀行賬戶、指紋、面部特征、學曆學位、資質證照、親屬相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