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實務
以專利侵權責任為視角淺談購銷合同中知識產權擔保條款的設計
知識產權風險在實際業務的開展中,通常是一個很難事前準確量化的風險,特別是針對專利,一方面專利的有效性以及侵權判定均存在一定的博弈空間,也往往需要漫長的法律程序和專業工作才能塵埃落地,另一方面當前專利訴訟程序本身也已成為商業競爭的一種手段,甚至於成為很多NPE的獲利方式。因此,在業務實踐中期望在事前做到完全規避或者預知專利侵權風險,實際上已經很難做到甚至不可能實現,特別是在知識產權密集型行業中,也因
科創板IPO知識產權管理及風控防控之簡思
目前,科創板IPO由於知識產權訴訟而上市終止或失敗案例比比皆是,企業做好IPO前知識產權風控管理甚為重要。科創板甚為關注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無形資產構成,尤其是發明專利在企業主營業務產品中的轉化運營,企業應在上市前2年做好專利知識產權布局運籌工作。
內控管理在法律工作中的必要性與實施策略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對法律合規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合規需要遵守法律法規,避免欺詐、貪汙等行為,保護企業及客戶的利益。內控管理作為管理方法之一,在企業合規的工作中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將從內控管理在法律工作中的必要性和實施策略兩個方面展開探討。
《網絡安全法講義》 第九章 網絡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制度
網絡安全法第五章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包含第五十一條至第五十八條,主要涉及網絡安全監測預警與信息通報制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監測預警與信息通報制度、網絡安全風險預警措施、網絡安全應急處置制度、網絡安全監督管理約談制度、突發事件和生產安全事故的處置、網絡通信的臨時限制措施等。本章對此進行討論。
了解企業合規管理的關鍵要素
企業合規管理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全面遵守法律法規、行業規範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管理活動。隨著企業發展壯大和信息公開透明度提高,合規管理日益受到企業關注。本文將深入探討企業合規管理的關鍵要素,為企業了解和實踐合規管理提供重要參考。
關於顯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相關裁判規則
所謂顯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為,是指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定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權利義務明顯失衡的行為。
個人信息安全“用戶同意”淺析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首次提出“明示同意”的概念,在學界和實務界掀起熱議,有人欣慰於我國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標準終於能向國際看齊,而有人也質疑實踐中要做到明示同意的困難性。無論怎樣,今後用戶同意及其方式將隨之逐漸演變是大勢所趨,而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的規定,結合實務,幫助企業正確理解用戶同意及適用相關方式。
《網絡安全法講義》第十章 網絡安全法律責任制度
網絡安全法第六章法律責任包含第五十九條至第七十五條,主要包括網絡安全法律責任的一般規定、網絡運行安全制度一般規定的行政責任、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行安全制度的行政責任、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行政責任、違法信息監管制度的行政責任、數據出境管理制度的行政責任等。本章對此進行討論。
《網絡安全法講義》第六章 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中)
本章討論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具體包括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體系、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概述、《個人信息保護法》概述、個人信息保護的具體規則、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專項治理等。
《網絡安全法講義》第二章 網絡安全法總則
本講義由上海國瓴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壽步教授撰寫,內容取材於2016年11月我國網絡安全法發布以來至2023年2月底期間的相關規範性文件,權威性高,實用性強,可供關心網絡安全法律政策的讀者閱讀。連載共13篇。
淺議專利申請中優先權的使用
中國的專利申請遵循先申請原則,即對於一個同樣的發明創造,在理論上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因此,如果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如果兩個及兩個以上申請人在同一天就同樣的發明創造進行專利申請,應當在收到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的通知後自行協商確定申請人,協商不成的都進行駁回申請。從以上專利制度可以知道,企業在研發創新過程的專利保護中,需要特別留意提交專利申請的時
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產權發展概述
“人工智能”概念的正式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當時,在美國達特茅斯召開的一次計算機和信息通信領域的研討會上,多位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如何使機器精確地描述和模擬人類智能學習的特征和過程,以解決各種人類現實問題。這次會議被廣泛認為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