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實務

債權人應如何審查「保證合同」?

編者按:本文以「微觀-合同條款」的視角,就保證合同起草審查中的六大條款進行了分析:保證方式條款保證範圍條款保證期間條款公告催收條款最高額保證的特殊條款簽字蓋章條款-1-保證方式條款1. 保證方式分為連帶責任保證和一般保證。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的區別主要有兩點:第一,一般保證強調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即債務人客觀上沒有可履行債務的財產時,保證人對債務承擔責任;連帶責任保證強調債務

公司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的設計

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到企業的各個方面,包括戰略規劃、運營、財務、人力資源等。風險管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提高企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為了有效地實施風險管理,企業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本文將探討公司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的設計。

企業合規意識培育的創新途徑

在當今社會,企業合規意識的培育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合規意識是指企業對法律法規、行業規範、道德準則等具有自覺遵守和執行的意識。然而,企業合規意識的培育並非易事,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進行創新,以提高企業的合規意識和能力。

企業構建合規管理長效機制的路徑

合規管理是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企業的內部管理、法律法規遵守、社會責任履行等多個方面。然而,合規管理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企業長期堅持,構建長效機制。那麼,企業如何構建合規管理長效機制呢?

優質國資法律服務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正式拉開本輪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大幕以來,國有企業多項改革如火如荼進行中。一方面,在全面依法治企的原則要求下,國資監管部門陸續提出加強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和合規管理建設的要求,加之已有的審計、紀檢、巡視、監事等監督機制,國有企業規範水平不斷提高,其從業人員也面臨更大的責任風險壓力。另一方面,國有企業

固本清源:風險到底如何定義?一場全球專家的認知混戰

對於一個還在發展過程中的理論體系,風險管理的底層邏輯在哪?是對最基本概念的理解,如果對最基本概念還是含混不清,達不成最廣泛的共識,那對這個理論體系的形成無疑是致命的。我們本周要從風險管理體系中的最基本最底層的概念——“風險”講起,通過對全球理論和實踐的理解,結合工作體會,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和思考。

增資協議不可忽視的10個審查點

編者按:增資協議,是指目標公司與增資方簽署的協議,約定增資金額、股權比例、增資的繳付、驗資、變更登記等事項。這裡的目標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方可能是原股東,也可能是新股東。本文采用了《合同起草審查指南:三觀四步法》,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分別對增資協議進行分析,闡明增資協議起草與審查過程中不可忽視的要點。-1-宏觀-合同主體1.增資協議應由目標公司與增資方簽署。(1)增加注冊資本是公司的行為

法治框架下的法務、合規、風險、內控“四位一體”融合思考

3月31日直播活動邀請到北大法寶智慧法務研究院研究員、北大英華科技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總監秦立興,他從“四位一體”的時代背景、融合思路、數字化平臺等幾個方面進行講解,並結合案例實際進行了分享。首先,秦立興介紹了合規、內控、風險、法治等業務的起源。據介紹,合規起源於美國的西門子事件,事件對西門子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了大量員工、高管離職,西門子花費巨大的精力進行合規建設,此外包括中興事件、華為事件,這些事

企業建立內部合規管理體系的步驟

合規管理體系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幫助企業建立一套完整的合規管理機制,確保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符合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要求。那麼,企業如何建立內部合規管理體系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實務研究 | 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的合規風險

國有企業產權無償劃轉,是指國有企業產權在符合法律法規相關要求的情況下,在特定國有企業之間無償轉移的經濟行為,尤其在國有企業改制、重組中較為常見。國有企業產權無償劃轉是國有資產轉讓的特殊形式,不同於在支付合理對價基礎上的正常交易行為,該行為是基於國有資產管理需要而對國有產權行政化的無償調整,對劃轉雙方主體資格進行嚴格限定,劃轉行為需經國資主管部門批準後才能操作,具有國有資產內部行政管理的特點,